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

秋季学期开学,北京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动落实“课间一刻钟”。此外,全国还有多个城市正推行“课间一刻钟”。课间延长后,如何引导师生走出教室、走向户外、走进阳光,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?近日,中国教育报记者带着上述问题在北京多所中小学进行了采访。

(学生在课间跳长绳。通讯员 翟伟凯 摄)

扩空间:构建多元活动环境

在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二里庄校区,下课铃声一响,孩子们就冲向位于教学楼顶的操场。在这片四周都装有安全护栏的场地上,孩子们尽情享受着欢乐的课间时光,羽毛球、沙包、毽子在空中交织飞舞,嬉笑声、呐喊声在耳边阵阵回荡。
“我们学校有1000多名学生,此前已有的操场和篮球馆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课间活动所需。”校长夏明霞说,为了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,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,学校利用假期开辟了新的运动场地。
除了空中操场外,学校还精心设计打造环校园塑胶跑道,学生们组成队伍,沿着跑道锻炼。
在夏明霞看来,课间的延长,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,也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让孩子们动起来,需要更多的体育器材。为此,北京市东城区景泰小学增设课间专项运动项目,为有不同爱好和需求的学生配备了如羽毛球拍、篮球、足球等充足的运动器材,并在楼道和操场划分了使用不同器材的专门区域。
让孩子们放松下来,需要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。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改善教学楼内设施,在不同楼层开放了生物实验室、自由阅读空间和艺术展示空间,供学生观察动植物、自主展示才艺,学生们在改造后的空间内享受到了丰富有趣的课间时光。
(学生在课间转手绢。通讯员 张鹰 摄)

提质量:打造自主成长模式

“这节课间我在‘追光小铺’担任志愿售货员,帮同学们换取了学习用品,下个课间我想去‘聚能小作家’展区和大家一起欣赏、讨论同学们的文学作品。”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桢告诉记者,这学期新增的活动让自己的每个课间都过得非常有意义。
该校德育主任李丹介绍,学校为课间调整设计了与校本课程相辅相成的六大活动课程,包括习惯养成与规则筑基课程、“自主悦读”与知识拓展课程、阳光运动与健康成长课程、岗位实践与角色体验课程、自然观察与校园探索课程、益智挑战与思维拓展课程。
“学校还提出了变‘齐步走’为‘尽情跑’的新理念,希望通过课间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。”李丹说,学校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需求,自由选择参与多样化的课间活动。
在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,教师把课间活动的策划自主权交给了学生。
黑芝麻胡同小学圆恩寺校区的四年级学生通过自由讨论、收集偏好信息等方式,整理出了大家普遍感兴趣和希望尝试的活动类型;教师则总结了平房院落的校区特点和学生好动、活泼的年龄特点,与学生一起设计规划出了跳绳、踢毽等占地小、参与范围广的课间活动。该校德育副校长康昕介绍:“开学以来,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,积极开展课间活动征集令、你好一刻钟等活动,从被动安排变为主动参与,充分激发了成长内驱动力。”
“要确保‘课间一刻钟’发挥积极作用,教师的角色应从‘课间活动的监管者’转变为‘课间活动的参与者与陪同者’。”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干萍表示,高质量课间活动不仅能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与理解,更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,成为时间安排和行为管理的主人。
(学生在课间打乒乓球。通讯员 张鹰 摄)

强管理:确保课间活动安全强管理:确保课间活动安全

“我赞成落实课间延长,但也担心孩子在课间活动时的安全。”一位家长坦言,此前活动空间小、学生人数多、管理落实难等问题让她对二年级女儿的课间活动充满顾虑。
对此,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对课间管理提出具体要求。“课间时,由行政管理人员、教师、保安保洁组成的安全巡视员团队,在各年级楼层和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进行课间安全巡视。”副校长宁佩荣说。
黑芝麻胡同小学自主研发了《“小芝麻”成长册》,重点关注学生新学期课间活动情况和评价,以此杜绝课间不文明不安全行为。
据康昕介绍,手册的“好习惯 我养成”篇章从多维度对学生课间行为进行了明文规定:“每次下课后,先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,再安排课间休息;要选择安全、有益的游戏项目……这些具体要求还被做成提示语张贴在楼道、楼梯、厕所等重要位置。”
此外,学生还能通过“学生习惯养成增值性评价”进行自我目标设定、自评、师评,并反馈到家长,形成多角度的指导与监督。
针对家长担心教师拖堂、占用课间的顾虑,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巧妙编排,科学设置课表,并在下课后第一时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;黑芝麻胡同小学则采用“铃声+音乐”的下课铃来提示教师结束课程,且明确规定教师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。(记者 胡若晗)

文章来源:《中国教育报》2024年10月30日第3版

图片来源: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(通讯员 翟伟凯 张鹰 摄)

本文只为传递信息,如存在文章/图片/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,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。

本期编辑:庄元